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移動醫療前景遠大
2015年9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方便群眾就醫。與此同時,分級診療體系也為移動醫療帶來機會,在目標明確、方向正確的情況下,各個醫院如何找到自己的機會是至關重要的。

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移動醫療前景遠大
會議指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深化醫改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突出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會議確定,堅持群眾自愿、政府引導,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為突破口,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
一是加強基層醫療醫院和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強化基層全科醫生等人才培養,推動基本實現看大病不出縣。合理拉開不同級別醫療醫院起付線和支付比例差距,鼓勵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醫院就診。
二是整合共享檢查檢驗、消毒供應等醫療資源,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促進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醫院之間有序轉診,上級醫院對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檢查、住院等服務,暢通慢性病、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
三是鼓勵老人、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等,在自愿基礎上與基層全科醫生、鄉村醫生等簽約,接受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務。鼓勵二級以上醫院醫生參與簽約,使居民獲得更便捷的突出醫療服務,今年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都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
分級診療制度并非一個新生事物,美國經過幾十年摸索,其醫療制度已相對完善,而良明要的特點就是社區醫生首位次診治。在美國每一個參保居民都會擁有一名社區醫生服務,如果居民不滿意,可以隨時換自己的社區醫生。
居民生了病,不是直接去醫院,而是先找社區醫生。如果只是常見病就由社區承擔治療的任務,社區醫生解決不了的疾病,則由社區醫生開具證明,再到醫院專科進行治療。在美國,除急診外,沒有哪家醫院會直接收治患者。社區醫生的管理也是相當嚴格的,尤其是檢查和處方,一旦發現社區醫生亂開藥品,就將面臨吊銷執業醫生資格的處罰。
由于美國的分級診療制度開展的時間較長,老百姓也普遍接受了這種方式,在美國的醫院里,幾乎看不到排長隊候診、排長隊取藥的情況。大型醫院救治的患者也都是真正的重癥患者。對患者的合理分流,既讓患者節約了費用,又能充分確保重癥患者的就診和治療的權益。
如此,移動醫療機會來了。
老百姓對于基層醫療醫院缺乏信任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解決信任問題,各地都有探索。目前業界認為,主要的解決方式是,加強全科醫生培訓、對口扶持、設立獨立檢測部門、遠程醫療等方式。但不能不說,這的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移動醫療在分級診療體系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機會?

機會一,突破地域限制,拉近醫患關系。移動醫療可以為醫院的醫生和患者建立更方便的雙向聯系,不少移動互聯網健康服務APP的業務模式是搭建面向全國患者和醫生的開放平臺,可以進行網上健康咨詢和服務。這類APP還能滿足慢性病護理的需要。
機會二,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分級診療重要的是患者信息共享,患者無論在哪個醫院就診,醫務人員都能及時了解到患者的健康、診療、用藥情況,全程跟蹤病人的健康信息,為患者提供連續的整合服務。在這個環節,互聯網恰可以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它能實現醫療數據共享、互聯互通。
雖然各醫院都有信息系統,但大多是為醫院工作服務的,為患者服務的較少,如果未來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患者信息的共享。
機會三,便捷基層醫生學習溝通渠道。遠程醫療等方式,同樣也拉近了醫生與醫生之間的距離,低年資醫生可以便捷的向高年資醫生學習、取經,共同探討病例。其次,為了提高病人的健康水平,醫生之間的交流需求變得迫切。在以患者為主要的前提下,醫生之間的協同也日益增強,提供交流平臺的醫生社區因此獲得了爆發式增長。
機會四,對于商業保險公司來說,遠程醫療更低的服務價格,對他們控制成本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無論如何,分級診療終于來了,如果目標、方向正確了,盡管改革需要時間,產生效益的周期會比較長,但是可以進行分階段、多步驟的評價,如果是越來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就是恢復的開始。
參考資料:
國務院喊分級診療開工了,移動醫療從哪兒下手健康點2015年09月02日【引用時間:2015-09-04】
【具體治療方案可咨詢濰坊東方銀屑病研究院,謹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如果您無法確定自身病情,可點擊右側咨詢窗口,或撥打我院電話0536-3087125,提供自己的皮膚病照片,我們會為您識別并提供相關治療建議。】
- 上一篇:醫療行業應以“人”為本 勿忘初衷
- 下一篇:新醫改進入攻堅階段背景下 建立全科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