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醫療風潮來襲 四個原因讓“蛋糕”難啃
今年以來,互聯網醫療的風潮來襲。數據顯示單在上半年,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風險投資總額將近八億美元,幾乎超過2014年全年投融資額。但與其他互聯網領域大有不同,互聯網+醫療與政府部門監管聯系緊密,與個人健康休戚相關,囿于中國醫療體系的復雜性,互聯網醫療在中國的發展將面臨諸多難點。
一:人才匱乏

相較于互聯網+零售、O2O領域,互聯網醫療的專業性更強。行業急缺既懂互聯網又懂健康醫療的人才,這也是大多移動醫療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而且,目前市面上的移動醫療產品并沒有太大的創新,大多僅是把其他領域的智能硬件功能、數據,簡單套上移動醫療產品的概念,導致產品黏性很弱。
二:隱私危險小

近日,全球眾多網站每天都有被黑客攻擊,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黑客利用用戶隱私信息進行敲詐、勒索,這種事情并不少見。相比于一些專業網站的信息數據而言,個人健康的信息數據更詳細、更敏感。舉個例子,一些患有癌癥、絕癥患者的數據一旦公之于眾,對于病人心理上的沖擊將遠遠超過疾病本身。
三:政策制約

雖然在互聯網+醫療的推動下,國家針對行業的政策有望進一步完善,但并沒有正式文件和政策落實。政策的模糊性對于創業公司阻礙非常大,政策不允許開展互聯網診治工作,創業公司開拓市場上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難免瞻前顧后。另外,由于政策不明朗,創業公司在選擇發展方向上,也很難準確把握。
而且,中國醫療體系缺乏服務標準,因為線上醫生來源不同而導致的服務標準化難題無法解決。很多公立醫院也在嘗試診斷治療的信息化,但由于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家醫院之間的數據共享也成了問題。
四: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浪潮接近尾聲,醫療成為各路資本角逐的新戰場。但我國互聯網醫療至今仍未找到可以快速復制的商業模式。目前來看,多數移動醫療產品的盈利通過轉嫁廣告費、中介費、增值服務等方式來實現。但是,這些盈利模式都是比較單一、分散的,移動醫療行業還未形成成熟、一體化的盈利模式。由于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也制約著移動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互聯網+醫療領域是一個上萬億的市場,蛋糕巨大。但是,目前來看,市場整體處于孕育期,需要面臨的挑戰還很多。當然,挑戰永遠和機遇并存,誰能頭一個打破僵局,誰就有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新霸主。
參考資料:
互聯網醫療爆發之路,必然面臨的四道坎健康點:2015-09-21【引用時間:2015-09-23】
【具體治療方案可咨詢濰坊東方銀屑病研究院,謹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如果您無法確定自身病情,可點擊右側咨詢窗口,或撥打我院電話0536-3087125,提供自己的皮膚病照片,我們會為您識別并提供相關治療建議?!?/p>
- ·中國醫療體系特殊性:遠程問診價值無法真正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