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五年來進展情況簡要分析
《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于7月20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這份報告基于新醫改五年來的推進程度,進行了對此次醫療改革的評價。這份報告指出,目前新醫改的總體進展程度平穩良可以,因改革而出現的正面成效已經開始顯現。并且城鄉居民對目前的醫療衛生條件及服務滿意度均有所提升,百姓良關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正在逐步緩解的過程之中。

城鄉居民健康差距縮小
報告指出,居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差距逐步縮小。新醫改以來,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顯著加強。77.2%的居民認為與5年前相比,家人在就醫方便程度方面得到大幅改善或有所改善,門診患者認為就診環境好的比例為65.6%,住院患者認為病房環境好的比例為66.5%。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平性顯著改善,城鄉居民享受到10類41項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孕產婦產前檢查率達95.6%,住院分娩率99.9%。
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具有較好的滿意度。門診和住院患者的總體滿意度分別為76.5%和67.2%,門診患者認為候診時間短的比例為63.6%,認為醫護人員解釋問題態度好的門診和住院患者比例分別為80.0%、79.3%,認為看病就醫、住院花費不貴和一般的門診和住院患者分別為78.8%、64.0%。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恢復率在85%以上,已經成為醫療糾紛處理的重要渠道。
改革尚未充分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
報告指出,醫改對人的重視不夠,影響改革效果的實現。改革尚未充分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務人員對醫改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和認可程度仍需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1、首先,醫務人員的價值未能充分體現
當前,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良性運行。醫務人員薪酬制度簡單、機械,工資標準遠落后于自身價值和社會貢獻。長期扭曲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的滯后,造成了公立醫院公益性弱化和醫務人員的行為扭曲。
2、其次,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滯后,限制了衛生人力資源的流動與合理配置
基層衛生人才的流失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了大城市、大醫院對基層人才的虹吸現象,這與強基層的醫改目標背道而馳。
3、同時,醫療衛生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醫務人員從業環境很不理想,社會地位不高,工作責任大、風險大、壓力大,收入待遇水平與付出很不相稱,醫患矛盾突出。醫學教育和醫學人才評價等仍是重視專科醫生,不利于全科醫生的培養。護理人才隊伍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新醫改五年報告生物谷 2015-07-22 【引用時間:2015-08-02】
【具體治療方案可咨詢濰坊東方銀屑病研究院,謹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如果您無法確定自身病情,可點擊右側咨詢窗口,或撥打我院電話0536-3087125,提供自己的皮膚病照片,我們會為您識別并提供相關治療建議。】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從法學角度來看應如何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