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治療有害無利
發布時間:2013-12-01
文章來源:濰坊東方銀屑病研究院
責任編輯:濰坊東方銀屑病研究院
銀屑病是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誘發,不可能用藥物來好的。由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各種壓力增大,銀屑病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多,同時過多的藥物治療干預,引起對治療抵抗的頑固性銀屑病患者也隨之增多,使得當前銀屑病的治療復雜化。
如曾將接受過乙雙嗎啉、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及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的不規則治療,往往開始時反應尚可以,停藥后容易形成復發-加重-頑固的狀態。
從以往調查報告來看,濫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在我國的各類型醫療醫院包括省立公立大醫院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這些治療對于盡快緩解銀屑病的病情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某種程度上無疑也促成了頑固性銀屑病的形成。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幾年來社會上廣泛使用的進口注射劑療法(含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它不僅是誘發嚴重型銀屑病的重要原因,而且使許多本來容易治療的病人轉變成抵抗治療的頑固型病例。
如曾將接受過乙雙嗎啉、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及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的不規則治療,往往開始時反應尚可以,停藥后容易形成復發-加重-頑固的狀態。
從以往調查報告來看,濫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在我國的各類型醫療醫院包括省立公立大醫院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這些治療對于盡快緩解銀屑病的病情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某種程度上無疑也促成了頑固性銀屑病的形成。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幾年來社會上廣泛使用的進口注射劑療法(含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它不僅是誘發嚴重型銀屑病的重要原因,而且使許多本來容易治療的病人轉變成抵抗治療的頑固型病例。

糖皮質激素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因而如口服、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有良好的近期治療效果。但停藥后皮疹迅速復發、擴散,我們稱之為激素的反跳現象。臨床實踐證明,系統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導致患者對常規藥物敏感度下降,系統服用過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對維A酸、甲氨蝶呤、雷公藤等藥物的敏感性下降或不敏感,從而造成抵抗治療。而且可以誘發紅皮型和膿皰型銀屑病,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免疫抑制劑多屬于抗腫瘤藥物,銀屑病的表皮細胞增殖過快,應用抗腫瘤藥物如乙雙嗎啉、乙亞胺、甲氨蝶呤等,由于能阻止細胞核有絲分裂,可以達到較好的近期治療效果。但這類藥物全面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可導致免疫功能的嚴重紊亂,進一步加重了銀屑病的病理損害,停藥后復發可能性極高,從而陷入復發加重頑固的惡性循環。
劉承煌等1986年檢測銀屑病患者血細胞形態,發現患者有淋巴細胞,尤其是T細胞的缺陷,而抗癌藥物和免疫抑制劑能使原有T細胞缺陷加劇,推測這可能是本病易于復發和趨于頑固的原因,故認為應慎用免疫抑制劑,不可作為首推藥物。1986年還隨訪了344例上海地區銀屑病患者,發現病情輕重與家族史無關,但與病程長短和是否用過抗癌藥物有明顯關系。
心理社會應激也是導致頑固性銀屑病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美國斯坦福大學的E.M.Farber醫生于1968年、1974年分別報道了對2144例和5600例銀屑病患者的研究結果,分別觀察到有40%患者在焦慮時發生了銀屑病,有1/3銀屑病患者新皮損的出現與焦慮有關。患者患病之后,由于疾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等因素,又帶來心理緊張、焦慮、恐懼、煩惱等負性情緒,造成惡性循環。這些負性情緒又作為一種繼發性致病因素,進一步加重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紊亂,加重銀屑病的病情,產生治療抵抗,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而形成頑固型銀屑病。
因此在銀屑病的治療中,要嚴格控制系統應用免疫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指征。良重要的是應堅持運用生物心理社會新醫學模式來指導銀屑病的治療,堅持心理、行為、社會、環境綜合治療的原則。尤其是對心理社會應激所誘發的銀屑病或伴有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的患者,采用心理治療為主,輔以必要的藥物治療,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疫抑制劑多屬于抗腫瘤藥物,銀屑病的表皮細胞增殖過快,應用抗腫瘤藥物如乙雙嗎啉、乙亞胺、甲氨蝶呤等,由于能阻止細胞核有絲分裂,可以達到較好的近期治療效果。但這類藥物全面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可導致免疫功能的嚴重紊亂,進一步加重了銀屑病的病理損害,停藥后復發可能性極高,從而陷入復發加重頑固的惡性循環。
劉承煌等1986年檢測銀屑病患者血細胞形態,發現患者有淋巴細胞,尤其是T細胞的缺陷,而抗癌藥物和免疫抑制劑能使原有T細胞缺陷加劇,推測這可能是本病易于復發和趨于頑固的原因,故認為應慎用免疫抑制劑,不可作為首推藥物。1986年還隨訪了344例上海地區銀屑病患者,發現病情輕重與家族史無關,但與病程長短和是否用過抗癌藥物有明顯關系。
心理社會應激也是導致頑固性銀屑病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美國斯坦福大學的E.M.Farber醫生于1968年、1974年分別報道了對2144例和5600例銀屑病患者的研究結果,分別觀察到有40%患者在焦慮時發生了銀屑病,有1/3銀屑病患者新皮損的出現與焦慮有關。患者患病之后,由于疾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等因素,又帶來心理緊張、焦慮、恐懼、煩惱等負性情緒,造成惡性循環。這些負性情緒又作為一種繼發性致病因素,進一步加重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紊亂,加重銀屑病的病情,產生治療抵抗,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而形成頑固型銀屑病。
因此在銀屑病的治療中,要嚴格控制系統應用免疫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指征。良重要的是應堅持運用生物心理社會新醫學模式來指導銀屑病的治療,堅持心理、行為、社會、環境綜合治療的原則。尤其是對心理社會應激所誘發的銀屑病或伴有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的患者,采用心理治療為主,輔以必要的藥物治療,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治療方案可咨詢濰坊東方銀屑病研究院,謹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如果您無法確定自身病情,可點擊右側咨詢窗口,或撥打我院電話0536-3087125,提供自己的皮膚病照片,我們會為您識別并提供相關治療建議。】
- ·三分之一可長期治好
- ·倡導簡單危險小治療
- ·依賴藥物治療難以實現





